在現代社會,很多人因為失業、收入減少、生活開支暴增、醫療費用、投資失利等原因,陷入債務困境。
每個月繳不出最低還款額,電話、簡訊、信件不斷催收,讓人快要窒息。

這時,你可能聽到有人說:

「不如去做債務舒緩吧!」

到底什麼是 債務舒緩?真的可以一筆勾銷嗎?對信用有影響嗎?該怎麼辦理?本文一次告訴你。

債務舒緩是什麼?
簡單來說:

債務舒緩就是透過協商,降低每月還款壓力,避免走上破產。

它的本質是:
✅ 降低利息
✅ 拉長還款期數
✅ 減少每月應還金額
✅ 有些情況可減免部分利息或費用

重點是:

債務舒緩不是「不用還錢」,而是「讓還錢變得還得起」。

不同地區名稱不同
不同地方對「債務舒緩」有不同叫法:

台灣:債務協商、前置協商、個人更生

香港:債務舒緩計劃(Debt Relief Plan, DRP)

英國:Debt Management Plan (DMP)

美國:Debt Settlement

無論名字,核心概念都差不多:

幫你減輕還款壓力,避免破產。

債務舒緩怎麼做?
債務舒緩不是單純找銀行說一句「我想少還一點」就好,它是一個需要規劃和溝通的過程。流程大約分以下幾步:

第 1 步:盤點所有債務
先整理清楚:

欠多少錢

欠哪幾家

每月還款金額

利率多少

例如:

債務類別金額利率每月還款
信用卡A$150,00018%$4,500
信用卡B$80,00016%$2,400
個人信貸$100,0009%$3,200

第 2 步:計算還款能力
每月收入 – 必要生活支出 = 可用於還款的金額

例如:

月收入:$30,000

生活費:$20,000

可用於還款:$10,000

若現狀月還款要 $15,000,顯然還不出。

第 3 步:提出協商申請
接下來就要和債權人協商:

降低利率

延長期數

減少每月還款金額

第 4 步:審核
債權人會審核:

你的收入穩不穩定

財產狀況

是否誠實申報

第 5 步:簽訂協議
若協商成功,會簽協議,載明:

新的還款計劃

調整後利率

每月還多少

第 6 步:按期還款
債務舒緩後:

務必準時還款

若無法繳款,要及早通知債權人

債務舒緩的優點
很多人選擇債務舒緩,是因為它確實有不少好處:

降低每月還款壓力

例如:

原本每月要還 $15,000 → 協商後降至 $7,000

暫停催收行為

協商成功後,銀行通常會暫停:

催收電話

法律程序

讓債務人可以喘口氣。

避免走上破產

若能協商成功,就不必破產,對信用損害相對較小。

利率降低

多數債權人願意調降利率,讓還款總金額減少。

債務舒緩的缺點
債務舒緩不是萬靈丹,也不是毫無代價:

❌ 信用紀錄受影響

在台灣,債務協商會被登記為「特殊還款」:

留在聯徵中心紀錄 3~5 年

未來辦信用卡、貸款困難

❌ 協商不一定成功

債權人可拒絕協商,尤其是:

沒穩定收入

曾協商失敗過

隱匿財產

❌ 仍需還款

債務舒緩 ≠ 免還錢。
除非債權人願意減免部分債務,否則還是要還完。

❌ 代辦費用可能很高

若找代辦公司:

可能收費 5%~20%

市面上有詐騙風險

誰適合債務舒緩?
債務舒緩不是人人適合,以下族群較適合:

每月還有穩定收入
只是短期還款吃緊
不想破產,想保住部分信用
願意誠實申報財務狀況

若完全沒收入,就很難談成功,可能得考慮破產或更生。

實例小故事
阿強的故事

阿強:

月薪 $30,000

信用卡總欠 $250,000

每月還款 $15,000

生活已經快崩潰。經過債務舒緩協商:

把利率從 18% 降到 6%

每月還款降到 $7,500

分期還 5 年

結果阿強撐過去了,也避免了破產。

債務舒緩常見迷思
誤解 1:債務舒緩就是不用還錢
錯!債務舒緩只是讓還款更輕鬆,並不是免還債。

誤解 2:協商一定會成功
錯!銀行有權拒絕協商。

誤解 3:債務舒緩完全不影響信用
錯!多數都會留紀錄,影響未來辦卡或貸款。

誤解 4:代辦公司一定可靠
錯!部分代辦公司亂收高額費用,甚至詐騙。

我的建議
若你正面臨債務困境,不要逃避。

先盤點自己債務狀況
若收入還穩定,可嘗試債務舒緩
若收入不足,則考慮債務重組或法律途徑
不急著找代辦公司,先自行洽詢銀行
若要找代辦公司,一定要查清楚合法立案

最重要:

債務可以舒緩,人生還是有希望。

不要被恐懼困住,也不要落入詐騙陷阱。